手机摄影技巧之“散景模糊”原理

居家窍门
分享至
评论

  在每人一部智能照相手机的现代,手机取代相机成为较多数人拍摄照片、留存回忆的选择,虽然说在专业领域,相机因其感光元件的优势、专业化的耐用性与操作性,以及可换镜头群的支持等因素,使之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性质,但在日常生活方面,智能手机已成为许多人用来创作拍摄的工具。

  因硬件限制,手机在感光元件与光学元件方面仍不及专业化的相机,然而因应智能手机轻巧随身的特性,加上并具备强大的处理器可支持计算式摄影的优势,使智能手机仍然具备一部分相机难以达到的特殊特色与功能,若妥善运用这些特色,也能够在平凡的日常中创造出不凡的影像。本篇“相机做不到的手机摄影术”就是要以每篇一招的连载方式,带大家充分利用手机的特色,来拍摄那些相机难以做到的效果与画面。

  第一招:散景模糊

  散景的原理

  散景(Bokeh)是一种摄影效果,一般出现在焦点与景深以外的成像范围,例如对焦在人脸上,背景与前景会呈现一定程度的虚化效果,这就是一般我们所称的散景。在光学原理中,散景的虚化程度取决于三个要素,分别是实体焦距、摄物距离,以及光圈大小,一般在相机上面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做出散景与浅景深效果,通常只需要一颗焦段较长(50mm以上)、光圈较大的镜头,再拉近拍摄距离即可。那么,相对于相机来说,手机的散景能有什么优势呢?

  手机的散景

  虽然手机镜头各各都是大光圈,F1.8也是十分常见的规格,但因为手机硬件的限制,它们的实体焦长往往极短(大约在4~6mm左右),相比起相机的散景效果其实并不出色,往往会拍出景深相当深、画面前到后都清楚的照片,也较难凸显出照片的立体感。然而这并不代表手机会在散景方面逊于相机,手机基于其计算式摄影的特色,能够结合感光元件本身的测距功能(可能是用雷达测距,各品牌做法不尽相同)与算法,分析画面中各个景物的距离,各别分析不同的散景效果,计算出相当拟真的浅景深画面。

  因硬件限制,手机在感光元件与光学元件方面仍不及专业化的相机,然而因应智能手机轻巧随身的特性,加上并具备强大的处理器可支持计算式摄影的优势,使智能手机仍然具备一部分相机难以达到的特殊特色与功能,若妥善运用这些特色,也能够在平凡的日常中创造出不凡的影像。本篇“相机做不到的手机摄影术”就是要以每篇一招的连载方式,带大家充分利用手机的特色,来拍摄那些相机难以做到的效果与画面。

THE END

今日值得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