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人造原子可构建稳定量子比特

前沿科技
分享至
评论

  量子比特的不稳定性是量子电脑的挑战之一。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新研究发现,利用电极造出内围电子层有若干电子,而最外围电子层只有单个电子的人造原子,将最外层的单个电子作为量子比特,将有效提高其稳定性,减少出错率。

研究发现人造原子可构建稳定量子比特

  当代计算机构建在0和1的基础数码上,量子计算机则构建在量子比特数码上,除了0和1的状态,还可以是0和1的叠加态。可是目前量子比特出错率较高,是量子计算机发展的挑战之一。

  与元素周期表对应的人造原子

  这项研究的负责人——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德祖拉克解释说:“回想一下高中时期,你可能记得挂在墙上的那张元素周期表吧,根据原子核外面所带电子的数量排列的元素表,从只有一个电子的氢开始,接着是带两个电子的氦、三个电子的锂等等元素。”

  “随着原子原来越重,带有越来越多的电子,这些电子开始分布在不同层级的轨道上,也称为电子层。我们发现,人造原子也具有这样分布的特性,也有按照这种规律分布的电子层,与自然界元素周期表内的元素一样。”

  研究人员通过金属表面电极门向硅材料施加一定电压,吸引硅材料中多余的电子组成一个直径只有约10纳米的“量子点”。“当电压缓慢提升,电子将一个接一个地不断被吸引出来,在量子点里形成一个人造原子。”合作研究员萨拉瓦说。

  “在真实的原子里,原子核带正电,遍布周围三维空间轨道内的电子带负电。对于人造原子来说,正电来自电极门,我们使用氧化硅作为隔层材料将它与硅材料间隔开,吸引出来的电子悬浮在它的下方,每个电子绕着量子点运转,不过它们不是组成球状,而是扁平的盘状。”

  德祖拉克说,他们团队造出的人造原子就像和元素周期表对应一样。他感慨地表示,这项研究在2019年获得突破,这年正是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的年份,纪念元素周期表发布150周年。

  最外围电子做“量子比特”更稳定

  负责实验操作的莱昂说,在自然界元素里面,氢,以及金属元素钠和钾,都是最外面的电子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元素。“我们在量子点里面造出等同于氢、锂和钠元素的人造原子时,我们可以使用位于最外层的单独电子作为量子比特。”莱昂说。

  “目前为止,硅设备原子层面的一些缺陷是影响量子比特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导致操作不稳定和错误。可是这项实验看来,量子点内层轨道空间上的电子可以起到‘底漆’平滑铺垫的作用,让位于最外层的独个电子(作为量子比特的电子)更加稳定。”

  德祖拉克教授带领的团队在量子计算机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在这项突破之后,他们将继续探索如何将化学成分与人造原子绑定,造出“人造分子”,用于制造大型硅基量子电脑所需的多量子比特逻辑门结构。这项研究近期发布在《自然-通讯》期刊上。

THE END

数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