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起,信义光能、福莱特等龙头带领全行业启动集体减产,幅度高达30%。上海有色网光伏玻璃分析师郑天鸿证实,7月总产量将压缩至45GW——相当于砍掉9GW产能,约合40万吨玻璃。这是继去年9月自律减产后,光伏玻璃行业最激烈的自救移动。
价格崩盘触发紧急制动。隆众资讯数据显示,6月光伏玻璃成交价跌破每平方米11元,较2020年历史高点40元暴跌72.5%。分析师高玲指出:“当前企业生产成本普遍在12元以上,每生产一平米亏损超1元。”更严峻的是,行业库存已堆积至32天高位,若不减产,单月过剩量将达35万吨。
减产潮或持续至三季度。此次移动获得旗滨集团、南玻A等十多家上市公司响应。值得关注的是,这些企业一季度刚实现扭亏为盈,如今再陷困境。深层矛盾在于供需失衡:6月国内供给54GW加进口5GW,总需求仅49GW,过剩率高达18%。
行业正经历冰火两重天。在河北某玻璃厂仓库,积压产品堆至六米高;而下游组件厂却加速清库存——东方日升生产线罕见地暂停采购原片玻璃。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减产将优先关停2500吨/日以下小型窑炉,信义光能芜湖基地三条生产线已熄火。
历史经验带来希望。去年7月启动的26%减产曾推动价格回升15%,但未能根本扭转局面。如今龙头企业正寻求新平衡:福莱特计划将30%产能转向电子超薄玻璃,金晶科技则押注钙钛矿专用基板。这场刮骨疗毒式的产能出清,或将重塑千亿光伏辅材市场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