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特斯拉向供应链发出暂停采购指令,Optimus人形机器人量产计划紧急中断。据生产线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已组装近1000台机器人,但核心部件故障率超预期——关节电机高温报警频发、灵巧手负载不足、传动设备寿命仅为设计值的30%。
技术硬伤集中爆发。供应商透露,特斯拉正在同步测试三家灵巧手方案,并重新设计散热系统。这距离6月初项目换帅仅四周:原负责人米兰·科瓦克离任后,AI软件副总裁阿肖克·埃卢斯瓦米接手即叫停生产,要求“先治病再量产”。产线改造预计耗时两个月。
工厂实战能力存疑。目前Optimus仅在加州电池车间执行搬运任务,效率不足人工一半,且从未参与整车组装。去年10月展示的倒酒、对话等场景,实为工程师远程操控完成。知情人士坦言:“它连拧螺丝的成功率都达不到流水线标准。”
尽管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宣称新版Optimus搭载Grok语音系统,但供应链预警今年5000台目标恐难达成。按原计划,特斯拉需在剩余半年完成4000台产能,如今零件断供使进度归零。分析师指出,2026年5万台的扩张目标更面临严峻考验。
特斯拉内部仍将Optimus视为未来核心增长极。一旦突破技术瓶颈,这支机器人军团或将率先部署在柏林超级工厂的电池产线。但眼下,流水线上闪烁的故障指示灯,正映照着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现实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