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偷玩手机花掉3万多元 老爸追回2.5万元

行业动态
分享至
评论

  3月25日下午6时,宾阳县的林先生收到某短视频平台发来的邮件,确认12岁儿子在该平台上花掉的两万余元,可全数归还,他总算松了一口气。此前,他的儿子小林在短视频和手机游戏两个网络平台上,共花掉3.3万元,林先生与两个平台交涉后,确认能全部或部分返还的金额,共计25119元。

  3月7日,林先生发现,原本有3.3万元的邮政储蓄账户内,只剩下了59元。他想起刚上五年级的儿子小林,曾询问自己要微信支付密码,用于租借共享单车。小林承认,自己拿到支付密码后,把钱都用在了短视频平台和手机游戏上了,有不少钱是打赏给了手机游戏上一名叫做“机智小呆头”的网友。从交易记录上看,仅仅3月2日到3月5日,小林就给“机智小呆头”打赏了近百个虚拟礼物。林先生尝试着联系“机智小呆头”手机,但是此人已经不认账。

  记者联系了短视频平台。在林先生出具了未成年人证明,签订了一系列保证书和信件之后,平台以“捐助消费金”的形式,将花在平台上的20119元全部返还。

  手机游戏平台也开通了未成年人消费申诉电话,但过程就有所不同。客服人员只受理180天以内的消费申诉,其间能查到小林的消费记录是7500余元,其中1300余元用于打赏。客服人员表示,打赏金是给个人的,已经无法拿回,平台只能以“关怀金”的形式,返还5000元。

  花掉3.3万元,拿回2.5万元,林先生对这个并不“完美”的结果,只能接受。同时,他必须签署保证书,向平台保证下不为例,如果再有下次,钱就拿不回来了。

  据了解,一些短视频、手机游戏平台对未成年人做了消费限制,第一,充值时需要输入支付宝或者微信的支付密码;第二,APP内醒目位置,设有家长控制模式,由家长设置密码,在家长控制模式下,未成年人无法进行打赏,且观看内容会经过特殊过滤。所以,建议家长在下载此类APP时,开启未成年人保护模式,同时保存好家中的支付密码。

THE END

数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