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国标年内将发布 nfc-sim卡方案成主导

行业动态
分享至
评论

     在移动支付国家标准正式发布之前,国内移动支付行业一直面临着互不兼容的13.56mhz和2.4ghz两大频率的选择问题,一面是中国银联主推的基于13.56mhz的技术方案,而另一面则是中国移动主推的基于2.4ghz的技术方案。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陆书春在运营商手机支付产品发布后公开透露,中国金融移动支付标准将于近期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动手机支付标准应用试点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据记者了解,中国手机支付将采用中国银联主导方案,而运营商主导的方案仅用于封闭环境,业界认为运营商仍能据此获取手机支付带来的巨大收益。

  移动支付采用银联标准

  中国移动曾经主推基于2.4ghz的移动支付技术方案,是考虑到2.4ghz频率具有穿透性较强、可支持远程数据更新等多项技术优势。但业内人士认为,技术上的优势,并不是推动业务发展的唯一因素;电信运营商要推动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需要与银行等多方合作,形成一个符合金融行业标准的移动支付技术标准。移动支付的两大标准之争,已在半年前有所改变。2012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集合商业银行、银联、电信运营商等产业相关方,成立了移动支付标准编写组,最终,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被确定为目前中国金融移动支付的标准。

  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采取上述决定,主要是因为国内运营商自主研发的2.4GHz技术标准虽然是中国专利技术,并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但推行此标准,需要大量地改造全国现有的POS机等设备,基础设施改造要投入庞大资金,且短期内还无法完成。

  达成标准双方共赢

  “国内运营商明年将推出至少1000万部具备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手机,它们全部能实现手机支付。”有了解手机支付标准达成细节的国内手机企业高管向记者证实,目前运营商已经同意采取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而且运营商给手机用户提供的SIM卡还将留出空位,方便中国银联的手机支付芯片植入其中。该高管认为,在标准达成过程中,双方都做出了让步和妥协,这是双方共赢的结果。

    金融机构商战硝烟暗起

  国内移动支付产业虽然起步较早,但并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推进,除了受困于移动支付标准之争,受理环境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以银联、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已纷纷布局移动支付,以便在即将到来的移动支付大发展中抢夺市场先机。目前各大银行在移动支付上的战略布局,主要采取与手机厂商合作,即基于NFC近场支付技术,实现将用户的银行账户与其智能手机芯片进行绑定,以及携手运营商这两种合作模式。今年以来,招行、浦发、农行、建行已率先行动,陆续公布了各自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战略规划和最新产品。

  而作为国内技术创新一直走在前列的招商银行,在今年9月宣布与手机厂商HTC合作推出将“银行卡与手机合二为一”的移动支付产品手机钱包后,仅仅两个月后,招行又携手运营商联通推出将“银行卡与智能手机卡合二为一”的招行联通手机钱包。在招行行长马蔚华看来,由于移动支付行业跨度大、产业链条长,只有包括运营商、商业银行、终端制造业、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在内的相关各方携手合作,积极构建开放共赢模式,形成标准统一、协调有序的格局,移动支付产业才能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THE END

数码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