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收购东芝电视机95%股权 迈入新东芝时代

行业动态
分享至
评论

  海信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与东芝株式会社14日联合宣布:东芝映像解决方案公司股权的95%正式转让海信。海信集团总裁、海信电器董事长刘洪新介绍,转让完成后,海信电器将享有东芝电视产品、品牌、运营服务等一揽子业务,并拥有东芝电视全球40年品牌授权。该项股权转让金额暂计为129亿日元,预期将于2018年2月底完成交割。“收购后,海信将整合双方研发、供应链和全球渠道资源,快速提升市场规模,加快国际化进程。”

  “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许多中国人对此仍然耳熟能详。拥有142年历史的东芝在显示技术领域引领了日本乃至世界科技潮流,在全球科技品牌价值排行榜位居前列。2016年,东芝电视销量仍位居日本市场前三(IHS)。

  TVS公司主营东芝电视及各种周边产品(包括商用显示器及广告显示器),并在日本拥有优秀的研发团队,在电视画质、芯片、音响等方面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海信电视占有率连续13年中国市场第一,在美国和欧洲发展迅猛,近年更是在南非、澳洲跻身市场第一的位次,2015年、2016年位居全球第三,与此同时,海信电视的互联网运营用户规模也保持着中国市场第一。作为加快全球市场布局的战略部署:海信在2015年托管了“夏普”北美电视业务,连续赞助2016年欧洲杯、2018年世界杯等世界顶级体育赛事,强势推进国际化战略。

  背景

  土耳其Vestel公司及中国海信集团成为潜在收购方,东芝希望在明年3月份——也就是当前财年结束之前完成这个交易。Vestel是欧洲主要的消费电子制造公司之一,在去年与东芝签署了五年的协议,获得了在欧洲以东芝品牌生产和销售电视机的权利。不过,有分析认为最有可能中标的还是中国公司,因为近年来已有多家中国企业接盘东芝家电业务。

  2013年底,东芝宣布在中国停止电视自主生产,之后与TCL集团成立“东芝视频产品(中国)有限公司”,但在东芝的持股比例已从51%降至30%,不再列入合并财务报表。随后2015年12月21日,东芝宣布出售位于印尼的电视机厂等,彻底结束自家电视机生产,而收购方是中国的创维,收购价为2508万美元。除了电视业务,东芝的白色家电业务也为中国公司所有。2016年3月30日,美的宣布花费514亿日元收购了东芝80%的白色家电业务股权,并获得了40年的品牌授权以及超过 5000项家电相关专利,还有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渠道和制造基地。不过,美的也需承接东芝家电约 250亿日元(约2.2亿美元)债务。

  除了东芝外,更早之前,中国长虹收购了松下旗下三洋电视业务,海尔也收购了三洋的白色家电业务,苏宁则拿下了三菱重工空调在中国地区的品牌运营权,TCL收购的是三洋电视墨西哥工厂及品牌运营公司90%股权。值得一提的是,海信还收购了日本夏普公司在美洲地区的电视业务及品牌授权,这是在鸿海收购夏普之前发生的,郭老板拿下夏普之后还希望收回海信的电视授权,结果海信不同意。

  近年来,日本家电巨头集体遭遇瓶颈,伴随着业绩亏损、市场份额下滑,许多企业开始通过变卖资产以求脱困重组。上世纪90年代索尼、夏普、松下、日立,东芝、三洋号称日本彩电六巨头,目前除了索尼、松下之外,其他公司的“日本制造”、“日本品牌”家电业务几乎都由中国企业在运营。

  “痴迷”于技术的海信

  海信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执着于技术研发。从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信芯”,到国产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再到牵头LED背光国际标准制定……持续不断的努力使海信终于拉近了与日韩企业的技术距离。

  对于海信乃至整个中国彩电业来说,2011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这一年,日韩企业相继推出OLED技术,希望重获垄断地位。这个被称为“梦幻显示器”的OLED技术原理是每个像素点自发光,根本不需要模组,这意味着,一旦OLED推广成功,中国彩电企业多年来积累的面板和背光技术将面临淘汰危机,屏的核心组件将再次全部被外国企业控制。

  “能不能做出中国的‘梦幻显示器’?”面对这个巨大的威胁,技术上刚刚取得“平行身位”的海信开始寻找新的突破点。他们发现,OLED产品工艺不成熟、成品率低、价格居高不下,致使产业化过程比预期慢。针对这些问题,第一时间向技术团队下了攻坚的死命令:“一定要趁着OLED现阶段尚存可靠性不足和高成本的劣势,尽快研发出一款比OLED显示效果更好的电视。”

  海信迅速组建了来自中、日、韩及其他地区顶级的技术专家团队,潜心研发。终于,在2013年,海信成功推出了自己的ULED电视,以较OLED更低的成本,把液晶屏幕的画质效果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其第二代量子点曲面ULED在画面颜色表现力、清晰度、亮场表现力和画面流畅性等方面均优于OLED。

  但海信深知,这点优势并不保险。于是,在全力突破ULED技术的同时,海信又加快了早已开始的第四代电视技术——激光电视的研发步伐。2015年12月9日,海信发布了其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激光电视新品,产品扩展为88英寸、100英寸和120英寸3个规格段。这项新技术使中国彩电企业彻底实现了技术的反超:获得了217项核心专利,激光光学引擎100%自主研发设计,整机设计、研发、制造完全自主运营,70%的制造成本掌握在自己手中。而激光电视不仅有色域范围广、寿命长、效率高、功耗低、节能环保等优势,在价格、重量上仅为同尺寸液晶电视的十分之一,功耗则是液晶电视的二分之一。

  东芝电视为海信进军OLED电视领域提供便利

  海信贵为中国电视市场的“龙头老大”,在国际市场同样硕果累累,可以说早已经是世界级的电视厂商。这就有一个问题,做大做强的海信为何会选择花重金收购东芝电视呢?记者认为,这可能和OLED电视有关,海信很可能已经做好了进军OLED电视领域的准备。

  日本电视厂商的电路设计水平可以为画质加分,索尼、松下、东芝均有针对OLED面板的画质芯片引擎,其中东芝采用独有的OLED Engine Beauty Pro画质引擎技术,还有早已成名的超解像技术,画质方面还是相当有保障的,遗憾的是中国地区并没有上市。

  早些年,海信ULED电视可以说是名声大噪,这项动态区域背光技术(Local DImming)对于LCD画质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索尼和TCL跟进Local DImming技术便能说明问题。然而,从今年开始,电视市场最大的竞争是OLED电视和QLED电视两大阵营,仅仅是背光技术的ULED疲于应付,对此,敏锐的海信可能意识到了危机。

  东芝电视在中国近乎沦为“贴牌货”,TCL惠州工厂承担大量的东芝电视生产和销售。海信在中国拥有最高的市场话语权,中国市场并不需要东芝电视的辅佐,但在国际市场上,东芝电视依旧有不错的口碑和产品力,尤其是OLED电视颇受欢迎。对于还没有“站队”的东芝而言,OLED是一个可以“拿来即用”的技术。

  海信将激光电视作为战略核心,但激光电视目前“还需要养”,海信电视的市场地位也需要巩固,OLED显示技术对于海信而言不可能毫无吸引力,同时,即将到来的2018年世界杯,海信需要有足够震撼的产品来站台,OLED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此,海信收购东芝电视,或许真的和OLED有一定的关系。无论如何,我们为海信成为世界第三大电视厂商而感到高兴,同时也很期待海信能够突破自我,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显示产品。

THE END

数码评测